2005/04/06

Grieg: Peer Gynt Suite

現代戲劇的開山始祖─挪威的文豪易卜生,於1867年發表了一篇諷刺人性的劇本「皮爾金」(Peer Gynt),為了將此劇改寫成音樂劇而能在舞台上演出,拜託了當年獲頒挪威政府終生奉的葛利格為其配樂,葛利格曾因「皮爾金」的劇情過於幻想,與他抒情的曲風不同而萌生拒絕之意,但又顧及此劇是以宣傳民族主義為出發,終於在1876年完成「皮爾金」的音樂,共二十三曲,後來葛利格又選出特別好的八曲,成為第一組曲與第二組曲。

第一幕 :
  第一段的序曲是三段式,先是一個莊嚴的序奏,接下來是著名的蘇爾維格之歌主題旋律,末尾又回到先前的序奏。
  皮爾金是挪威國民童話裡的主角,一個不務正業的農夫,總是欺騙自己和他人,對感情也是非常的不專一,象徵人性的墮落與某些缺點,雖是一百多年前的作品,現今的人性似乎也沒太多改變。
  遊手好閒的皮爾金,整天追求著安逸的美夢。卻有個被他拐至山上小屋的美麗純情情人蘇爾維格。有天在某鎮的某婚禮中,正當村民們大跳挪威的民族舞曲「哈林格舞曲」、「跳躍舞曲」時,喝得半醉的皮爾金竟心生妄想的挾持新娘英格麗(Ingred)往山上跑。
第二幕 :
  第二幕前奏曲「英格麗之嘆息」,是皮爾金第二組曲的第一曲,G小調的狂暴快版(Allegro furioso),演奏出一段搶劫新娘的粗野主題,再以法國號奏出深山的恐怖氣氛,接下來以低沉的弦樂表現出英格麗悲痛而無奈的嘆息。
  經常移情別戀的皮爾金,離開了已感厭倦的英格麗,在山中遇見了一位綠衣少女,綠衣少女帶著皮爾金回到山魔宮殿,此時的音樂「山魔王的大廳」是皮爾金第一組曲的第四曲,B小調進行曲的曲風,鼓聲隆隆的急促樂音彰顯山魔宮殿的可怕。
  原來少女就是山魔的女兒,皮爾金為了逃避追捕的村民便與山魔女兒結婚,可是不久後又遺棄了她。皮爾金來到荒山中遇到另一個山魔,代表生存之謎的柏格(Boyg),此時先以低音撥奏出山魔進行曲,接著音量加大、速度加快,代表山魔逼近的恐怖氣氛,音樂於達到高潮的此時突然停止,柏格退走。
  題外話:第一次接觸皮爾金組曲,便是在某年參加中央的口琴營合奏中,那時吹奏的便是這首「山魔王的大廳」,現在一回想起來似乎還有種正在練習的感覺說。

第三幕 :
  原來是一直深愛著皮爾金的少女蘇爾維格出現了,她以最純真的愛情破解掉柏格的魔力。渡過了危機的皮爾金重回戀人蘇爾維格的身邊,只是王子與公主並未能繼續美好的生活多久,山魔的女兒帶著一個奇形怪狀的孩子找來,宣稱是與皮爾金的結晶。皮爾金無地自容也無法應付,便逃離回到年老的母親艾西身邊。
  病重的艾西,十分想念她的兒子,此時看到皮爾金竟以為是自己的幻覺,而束手無策的皮爾金只有眼睜睜的看著母親在寂寞的微笑中死去。這時安插的音樂「艾西之死」是皮爾金第一組曲的第二曲,悲痛的行版描述著當時沉痛而悲泣的氣氛。

第四幕 :
  這一幕是述說皮爾金離開祖國,到世界各地冒險的故事,而他靠著一些投機敗俗的勾當如:美國販賣奴隸,中國盜賣神像致富,最後到了北非的摩洛哥成為一個預言家。
  這一幕的前奏曲「晨歌」是皮爾金組曲的第一曲,描寫著摩洛哥清晨的美景,在葛利格高超的寫景功力下,讓人有種全新而愉悅的感覺,可以的話,早上起床時不妨放這曲晨歌來聽聽。隨後在北非沙漠走運的皮爾金,過著奢華的生活,這時出現一位艷麗的舞孃,冒充阿拉伯酋長的女兒安妮塔(Anitra),虛情假意的安妮塔在劇中安插的兩段舞曲:皮爾金第二組曲第二曲的「阿拉伯舞」與皮爾金第一組曲第三曲的「安妮塔之舞」中,翩翩起舞,在皮爾金神魂顛倒之際偷走他的馬匹與錢袋。
  成了一文不名流浪漢的皮爾金,在朦朧的睡夢中夢見蘇爾維格一面紡紗,一面向他唱出思念之情,這就是最著名的「蘇爾維格之歌」,此段是皮爾金第二組曲的第四曲,是全曲中最優美的曲子,在劇中共使用三次。

第五幕 :
  皮爾金到了美國,在加州獲得金礦,成了鉅富,此時他終於倦鳥知返,想要乘船回到家鄉,誰知船在海上遇難,觸礁翻覆,皮爾金危急中抓住桅桿,因而獲救,卻也一無所有。此幕的序曲「皮爾金歸鄉」便是皮爾金第二組曲的第三曲,激烈的管絃樂合奏出暴風雨的兇猛與恐怖。
  皮爾金回到祖國挪威後,有天在石南的荒地上,遇見一位鈕扣塑造者,他要把皮爾金丟到塑造鈕扣的杓中融化掉,皮爾金懇求說,他自己雖然冥頑不靈,但還不至於罪大惡極。鈕扣塑造者回答:「你好不足以上天堂,壞又不足以下地獄,作成鈕扣最合適了。」皮爾金比起來竟感不值,覺得能下地獄似乎有價值多了,因此,他不斷的誇大自己的罪行。恰巧這時蘇爾維格經過,皮爾金立刻撲倒在她的腳下,求她數落她的「遺棄」罪狀,沒有想到蘇爾維格不但沒有絲毫的抱怨,反而說皮爾金使她的生命更美麗,奇怪的是,當蘇爾維格話一出口,那個鈕扣塑造者便突然消失了。
  戲劇的最後,年老的皮爾金將臉埋在蘇爾維格的懷抱,聽著「蘇爾維格之歌」而辭世。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