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31

可憐的小朋友

其實你已經放棄了我,卻又限制著我

就好像一直叫小朋友,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
但事實上,你卻又不想照顧他

小朋友會覺的很怪

由頭到尾都關心我照顧我,會罵我的那個叫『媽』
很少出現,平常也沒關心也沒照顧的,叫『阿姨』
請問小朋友要如何把你這個『似媽非媽』的人做個定位呢

其實小朋友很想叫你媽,當他向你衝過去要對你撒嬌時
你卻又阻止了他

可憐的小朋友,應該何去何從

有如鬼神般的男高音 Vitas

有多可怕
自已聽就知道

請聽第三首
http://dl.zvuki.ru/1/5397/mp3/3.mp3

原文出處
http://www.fenglin.info/www/show_article.php?aid=305271

第三首歌劇的曲目裏面你會聽到一個 C4# 的高音 都可以和mariah cary的海豚
音相媲美了
下面是轉的一些他的評價和一些有關消失的閹人歌手的資料
誠然,他不是閹人.但是他的聲音是我聽過男歌手中最不可思議的~
我以前一直認為花腔技巧是一種高難度的技巧,只被少數女歌手掌握.在通俗音樂
中,我眼中的流行女歌手中能掌握花腔技巧並能運用自如的,有3位:Mariah Carey
,Misia, Minne Rep???(這個名字我記不清楚了).特別是Mariah Carey.不知道是
真是假,她曾經有一個人類歷史最高音的吉尼斯紀錄.這個高音只有海豚才能達到
.
花腔技巧是聲樂上的高難度技巧.對歌手要求很高,特別是高音的水準.花腔的聲音
猶如海豚的叫聲,高頻率.女性聲帶薄,所以震動頻率很高,音就很高.而成年男性很
難到達如此高音,不是水平有限,而是嗓音實在不允許,聲帶太粗,震動頻率低,音低
,一旦沖上花腔似的高音,聲音就會啞掉,發不出這樣的音.(有部分男聲,如prince
,麥克傑克遜,可以發出很高的假音,但離花腔還是有差距的)
我看了Vitas的現場之後,我感到驚訝!如此高音該不會是做了手腳的吧?我一直不
相信自己的耳朵.Vitas作為男性歌手發出的高音決不是單純的假聲.發出這樣的聲
音需具充足的肺活量,扎實的高音技巧和美妙的先天性嗓音.在假聲的基礎上,用充
足的肺活量發出的氣流使勁沖上咽部,配合先天性嗓音帶出一種高音,再繼續上沖
,從眉毛之間發出,再加上扎實的高音能使花腔音盤旋一段時間.(這只是我的解釋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正常的成年男性沒有如此美妙的先天性嗓音.所以到了花腔音
聲音就會啞了,以致無法發出,只因為他們沒有唱這種音的資本.而vitas是個意外
,他的花腔音可以媲美日本天後Misia了(大家不妨聽聽Misia的歌),所以很多八卦
新聞就傳出了,像Vitas是個閹人之類的說法不絕於耳.
孩童的聲帶薄,聲音高,到了青春期,男性聲帶變厚,音調明顯轉低.但如果在男性青
春期前將其閹割,這樣的男性會保持

最近聽了俄羅斯當紅男歌手BUMAC-VITAS那首現場版的MV《onepa》,有種“驚豔
”的感覺!關於VITAS,只知道他是個頗為神密的人物,從不接受媒體採訪,他的
真名幾乎沒人知道,也沒有人知道能在哪里找到他。“他很另類,因為他敢於塗
上最鮮亮的口紅。他很有魅力,只要他站在舞臺上,只要他開口唱歌,你就無法
不去注視他。他的眼神,如同鬼魅一般,瞬間就讓你如中了咒語般失去抵抗能力
。” VITAS的高音部分的唱腔,就模仿于近代歐洲曾流行一時的“閹伶”唱法。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並非閹人歌手,只是聲線確實與眾不同,這也是他為什麼能飆
那麼高的音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閹伶歌手呢?可能最早接觸的就是電影《第五元素》裏面
的插曲。那是對閹人歌手一定的再現,電腦雖不能對消失百年的音樂完全的類比,
但是也能讓我們感受到這種歌聲的美妙!

遠在義大利歌劇興起以前,男子就因種種緣故接受閹割,他們中間只有少數是出
於正當的醫療需要。歷史上,閹人是很多國家後宮內的待從。幾百年來,閹割也
被用作一種懲罰手段。然而,只是為了音樂目的--造就男性女高音和女低音而
對男童實施閹割,卻十分令人吃驚。這個傳統所培育的音樂藝術到19世紀初葉
,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閹伶的聲樂藝術及其美聲唱法,包括各種裝飾樂句,如瑟
音、連音、震音、顫音和華彩段等等,都進入了羅西尼、貝利尼和多尼紮蒂創作
的歌劇中。

  16世紀初葉,在羅馬天主教堂裏和歌劇中同時出現了閹人歌手,從此意大
利閹人隊伍不斷擴大。在著名作曲家蒙特威爾地創作的歌劇《奧菲歐》中,一位
閹伶擔任了主角。音樂學家赫裏奧特認為,到18世紀,70%的歌劇男演員是
閹人;另一位學者則估計,那時在義大利每年有多4000之眾的男童接受閹割
。 許多著名的作曲家(如蒙特威爾地、莫札特等)為閹人歌唱家創作了歌劇及其
歌曲。那時,無論是義大利的教堂,還是英格蘭的歌劇院,在歐洲大部分的國家
裏,到處都有閹人歌手的歌聲。從17世紀初葉歌劇興起,到18世紀末,閹人
歌唱家在歌劇中起著主要的、而且往往是決定性的作用。義大利人甚至把音樂家
看作是閹人的同義詞。歌聲雖然美妙,但是畢竟是違反現代的道德觀念的,18世紀
後閹人歌手消失了
  
德國一位學者寫道:"年輕的閹人歌手嗓音清脆、動聽、無與倫比,任何女
性都不可能具有如此清脆、有力而又甜美的歌喉。"18世紀英國著名的音
樂史學家查理斯•帕尼曾這樣描述1734年法裏內在倫敦演唱時的情
景:"他把前面的曲調處理得非常精細,樂音一點一點地逐漸增強,慢慢升
到高音,爾後以同樣方式緩緩減弱,下滑至低音,令人驚奇不已。歌聲一停,立
時掌聲四起,持續五分鐘之久。掌聲平息後,他繼續唱下去,唱得非常輕快,悅
耳動聽。其節奏之輕快,使那時的小提琴很難跟上。"就連對閹伶一向持有
偏見的法國著名劇作家伏爾泰也承認:"他們(指閹伶)的歌喉之美妙,比
女性更勝一籌。"

閹人歌手以他們高超的聲樂技巧佔據了十六、十七世紀的歌劇舞臺,但隨著時代
的遞移,這種不人道方式註定成為歷史的灰燼。 而在逐漸興起古樂熱潮的二十世
紀後期,許多當年閹人歌手所演唱的樂曲,只好交由女中音或假聲男高音來演唱
;近年來由於古樂的研究,保留了閹人的發聲技法,經由特殊的訓練,假聲男高
音從回舞臺,找回原有嗓音清亮,較無世俗氣習的唱法;現在可以在許多的宗教
或神劇音樂展現。近幾年來也有作曲家將這種角色再度放進歌劇中。

雷那多•達芬奇曾通過研究喉、氣管和肺,說明聲音發自於喉部。17
44年,安東莞費雷恩第一次揭示:歌唱乃是"聲帶"振動的結果,他
首次啟用了"聲帶"一詞。成熟的聲帶由兩部分組成:堅韌的軟骨組織
和柔軟的膜片,它們是發聲、歌唱的關鍵部位。聲頻(音調高低)與膜片成反比
關係,膜片越短、越薄,歌唱者能達到的音調則越高。 胎體在子宮內僅34天,
就會形成喉部的最初雛形。嬰兒出生時聲帶總長為6-8毫米,膜片和軟骨組織
均為3-4毫米長。在6歲前,聲帶生長很快,此後逐漸減慢,長至青春期,男
女聲帶長度帶基本相等,約在12-15毫米之間,但在青春期內,女孩的聲帶
只有微略增長,近成年時長度為13-18毫米,而男孩聲帶的增長卻十分可觀
,到成年後長度一般可達18-23毫米。但閹童的聲帶發音則完全不同於一般
的男童。科學告訴人們,男孩聲帶長度的增加,離不開睾丸間質細胞內的雄激素
。而閹童卻缺乏有助於聲帶長度增加的雄激素,因此聲帶還是青春期開始時的長
度,膜片長度只有7-8毫米,不僅短于正常發音的男子,而且可能比一般成年
婦女的還短。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閹伶具有比女性歌手更甜美的嗓音。

VITAS憑著這種獨特的唱腔取得了成功,根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的諮詢調查
結果認為,他的音樂開創了俄羅斯音樂的新世紀,他也成為俄羅斯在克里姆林宮
舉辦個唱的最年輕的歌手。看來這種古老另類的“閹伶”唱腔已經給現代樂壇注
入了新鮮的活力。

男人與女人 之於外遇

婚外情到底為何會發生?當婚外情衝擊著婚姻,哪種感情會勝利?這是跟婚姻有關的電影主題歷久彌新、恆常不衰的主題。

  好萊塢導演艾德恩林(Adrian Lyne)於1987年拍了《致命的吸引力》,描述著已婚男人的外遇,2002年再拍了《出軌》,描述已婚女性的外遇。歷經十五年,可以看出導演的進步:從婚外情衝擊婚姻的角度,《致命的吸引力》強調驚悚,卻對人性刻畫不深,《出軌》,則把男女心境處理十分深刻。

  兩片相較下,可看出導演艾德恩林處理男性角度與女性角度,是有著差異性的:
致命的吸引力》強調男性婚後,對婚外情往往在一開始是著重情慾、玩玩就好,不打算毀掉婚姻,也不打算為第三者付上更多情感代價的,到最後弄假成真,往往跟妻子知情後的處理方式有關,若妻子夠沈穩、願意等待,不讓丈夫感覺從今以後這個婚姻生活一如置身地獄,婚外情玩膩了,丈夫總是會急於擺脫這份多餘的情感的,《致命的吸引力》中男主角就是如此,他想回到穩定的婚姻生活中,重拾夫妻恩愛,後來惹禍上身,將激情變成驚悚,完全是因為他碰到的第三者是近似躁鬱妄想症的女子,很難擺脫,所以自作自受玩火自焚的,差點毀掉家庭中所有成員。《致命的吸引力》在當時轟動一時,其中一部份原因就是其驚悚成功的把想婚後玩玩其他女人的男人給嚇破膽了,因此被譽為「嚇阻男人婚外情」的最佳電影,而很多不甘於被玩了就算的第三者,也紛紛仿效電影中那第三者的作法,絕不讓玩她又棄她的男人好過。


《出軌》,則著重描述家庭主婦儘管婚姻美滿,卻因生活單調缺乏變化,而產生的「出走」需求,她要的不只是情慾,而是另一種情感關係,一種能使她重新活過來的情感。在即將發生婚外情時,導演用風陣陣呼嘯而來、捲起狂沙紙張的影像,來鋪陳這外遇情感一旦發生,將會對女主角產生出來的激烈影響:她絕不會玩玩就算,她要繼續下去,因為她在一開始就不只是為了性慾而已;所以她對那外遇男人產生了獨佔欲,為的是要證明這婚外戀情不只是玩玩,還有更多的意義存在。偏偏會選擇跟已婚女人發生戀情的這男子,恰好就是認定了這女人不會讓他失去單身的自由,因此當他感受到這已婚女人的獨佔性,便急於甩掉她,他一直活的很好,不想被情感禁錮導致自己死去。女人渴望靠這份情感「活起來」,男人渴望不因任何情感而「死去」,再加上他們的關係是如此的衝擊著婚姻,當然勢必得悲劇以終。而在最後,使觀眾驚覺「絕不要犯不可挽回的錯誤」的,是在女主角透過回想,重返外遇之初的現場,幻想自己在狂暴風沙中,做出不一樣的決定,這一幕,遠比《致命的吸引力》中躁鬱妄想女子闖進家庭的驚悚,更牽動人心。

這兩部電影也可看出導演對男女面對情感的差異性,前後處理 的很一致:婚姻之外的情感,女人永遠是輸家,因為男人只想要性 ,而女人情慾的背後,卻是一種愛的需要、一種自我的尋找。情慾隨手可得、可更換、可棄置,但愛與自我,不是說要就可要,說棄就可棄的。因此兩部電影的悲劇,最終很一致的,都在女方想繼續「愛」或「尋找自我」、男方卻不願之下,衍生出悲劇。

Chopin Mazurka

馬厝卡原文Mazurka又稱為Mazurek,與波蘭舞曲 ( Polonaise ) 同是波蘭最具鄉土色彩的舞曲之一,發源於波蘭風光明媚的馬厝維亞 ( Mazovta ) 地方。馬厝卡舞曲自勃興以來到今天經過多次的變遷,往時的原始樣式與今天的形態、內容上都有明顯的不同。
馬厝卡舞曲為波蘭鄉土舞曲之一,也是克拉科維克舞 ( Krakoviak ) 的一種,相傳是由此衍生出來的。但是馬厝卡舞曲沒有克拉科維克舞那麼粗笨,住在山區的克拉科維克人,在馬厝維亞平原跳著的這些舞曲,被叫做「乖僻的克拉科維克」。
馬厝卡舞曲有兩種形態,一種為聲樂用,一種維舞蹈伴奏用。聲樂用曲由兩個部分組成,大體上前半部為小調,後半部為大調,有浪漫曲 ( Romance )風格的裝飾。這種在波蘭就被稱為「為了歌唱」( do Stuchavia ),原為3/8拍,速度比圓舞曲慢。節奏方面,以附點音符為其特徵,而且是強有力地、溫暖地,多少帶點威嚴。不過,現在的馬厝卡舞曲一般都以3/4拍來寫。蕭邦的馬厝卡舞曲便是清一色全用3/4拍子寫成。
就如同波蘭舞曲一樣,蕭邦借用了波蘭固有的鄉土舞蹈曲的形式,依他獨特的創意發展成新鮮的形態及內容,使馬厝卡舞曲成為有史以來不曾有過的偉大藝術。從形態上來說,蕭邦賦予它更為精練的旋律,尤其是經常被構築在大調與小調的混合音階上,予人調性明顯的不可思議現象。在和聲上,蕭邦也打出了新機軸,馬厝卡舞曲本來地使用匈牙利風格之增二度及三度之跳躍,蕭邦卻增用了增四度和大七度,使馬厝卡舞曲保持本身原有的珍奇之外,又加入了獨創的內容、異國的情調。在節奏方面,蕭邦打破了從來的常套,使之有無數的變化。蕭邦的馬厝可舞曲是照自己自由奔放的意向而作,對於當年不合時宜的保守作曲家們,這些作品被譏為:「生硬、非藝術的轉調,唐突的進行、情緒的突然變化,令人難以忍受」( 莫雪勒斯I.Moscheles ),他那到處都有的彈性速度 ( Tempo Rubato ),也給當時的人有難於容忍的感覺,整個地可以說是充滿了顰蹙感。即連白遼士 ( Louis Hector Berlioz, 1803~1869 ) 這麼有地位的音樂家,也誤會地說:「蕭邦無法照速度來演奏」,這是因為當時的一般音樂家,對蕭邦主張自己的鋼琴曲之演奏應採Tempo Rubato的新觀念,不能理解的緣故。

昨天的BLOG

昨天的BLOG 竟然有問題
只能看,不能寫
今天早上就來補寫一下昨天的事情

1.聽說出差費要少1/3,目前不確定
2.昨天有另外一個外包出現,是做股票交易系統
初步拉上線,這幾天會找個時間去詳細了解
3.對於JOYCE,最近你黏的很緊,其實不必這樣
 我想我已經與你說的很明白了
4.對於Candy,星期五再說吧,你喜歡和那種人聊天
 你就去吧,反正你昨天也和我再說了一次
 『我們不是已經分手了嗎』
我很了解,是阿,我很了解...

2005/03/29

Chopin 唯一的 Barcarolle

蕭邦的作品中,就僅有這麼一首作品60船歌,這是他1846年的作品,也就是跟喬治‧桑分手的前一年,比作品52的Ballade第四號寫作時間 ( 1842 ) 遲了三年。等於說是在他的生命已接近最深曾的盡頭時,所寫下的作品。蕭邦長久因肺病纏身,數度陷於病塌而無法提筆作曲、演奏鋼琴。根據記載,這首Barcarolle是他在1846年內,所完成的三首著名作品之一,在此之後,便不復有聞名作品傳世。在這時他所作的曲中,已經沒有與George Sand熱戀時轟轟烈烈而奔放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種更加沉穩、深邃的境界。蕭邦雖採用威尼斯船歌特有的節奏,卻不以描寫方光明媚的義大利及鄉土色彩為目的。這是「坐在船上,只知道自己天地的一對戀人,情意綿綿的戲劇性對話」。


整首Barcarolle中,速度、音型及強弱起伏並不甚大,和弦的使用及變化上亦相當地單純,幾乎可以說,全曲就在相當平靜的狀態下自開始迄結束。通常,Barcarolle的曲式都是短短四、五分鐘,甚至更短的A→B→A→Coda形式小曲,蕭邦的這首曲子亦保持了此種特性。只是,它長達八分多鐘的時間及所謂異於「風情萬種」之風格,使得在音樂的詮釋上,愈增添了幾分難度。典型的Barcarolle為6/8拍,其強拍在第一拍,弱拍在第四拍,蕭邦則變更為12/8拍,把強拍放在第一拍及第七拍,弱拍在第四拍及第十拍,並且延長其旋律線,使之更為流暢。


本曲的演奏必須具備完璧的演奏技巧。流暢不間斷的節奏,第一段與中段不甚明確對立的這首樂曲,雖然每個細節都很優美,或許容易聽來冗長單調也說不定。這是蕭邦全部作品中最要求表現手法及用頭腦,用心來演奏的難曲之一。

2005/03/28

Chopin 的四首Ballade

現在聽音樂,只能聽的出來方向
但距離一聽,就知道是那一首曲目
老實說,還差的非常遠
看來,只好一首首慢慢的習慣了

目前就先由Chopin 的四首Ballade 開始
若有空,你也一跟著我一起來吧

蕭邦一共寫了四首敘事曲
完成於一八三一年至一八四二年之間
亦及二十一歲至三十二歲那段充滿了活力的青年時代
這四首敘事曲可以列入蕭邦的傑作
與另外四首詼諧曲同樣地
創造了新的曲式與內容。
但是,猶如詼諧曲一般地
並無模仿傳統的古典形式
卻也不是吐露了抽象的、主觀的感情
更沒有波蘭舞曲那種鄉土的要素所規定的曲式
敘事曲的形式非常地自由。
這四首曲都同時採用了三拍子系統而成為唯一共通的地方
第一號g小調用6/4拍子
其他三首均為6/8拍子
除此之外,在形式上可以說沒有任何束縛
採用三拍子系統的原因是
在於表現這些曲子內容的態度
想敘述某種「故事」,
而這種敘述又以這類拍子最為適合
蕭邦自己表示,這四首敘事曲的故事是
根據同鄉詩人密契維茲的詩
而且經由羅伯特‧舒曼確認曾親自從作曲者那兒聽到這話。
不過,這些曲子的創作
並不太可能照著密契維茲的詩做寫實式的描寫
因為第一,標題上沒有些微的這種痕跡
而且蕭邦音樂的本
根本不具備這種描寫的客觀素質。
若有可能,便是蕭邦讀了這些詩時
把主觀的情緒吐露在抽象的曲子中,
在音樂的推移上,採取了三拍子的敘述筆法
這便是「敘事曲」的特質了。

有一種古老的聲樂體裁叫做敍事歌曲。到了十九世紀,純器樂作品中也出現了同樣的體裁,叫做敍事曲。敍事曲和敍事歌曲一樣具有敍事性,也就是說曲調富有語言表現力,好象講故事一般侃侃而談,內容多取材於民間史詩、古老傳說和文學作品。波蘭作曲家蕭邦,是鋼琴敍事曲的首創者,以後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和挪威作曲家格裏格等也都創作過鋼琴敍事曲。蕭邦的敍事曲,是受了波蘭革命詩人密茨凱維支的敍事詩的啟發而創作的。關於他的四首敍事曲中的第一首——《g小調敍事曲》(作品23),許多蕭邦的研究者都認為是在密茨凱維支的敍事詩《康拉德•華倫洛德》的影響下寫作的。《康拉德•華倫洛德》是一篇愛國主義的史詩,敍述十四世紀時立陶宛人反抗日爾曼武士團的鬥爭。立陶宛人倭爾特•馮•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爾曼武士團的撫養下長大。在戰爭中同時被俘的立陶宛民間歌手哈爾班,暗中以愛國思想感化倭爾特。

倭爾特在他的潛移默化下,醞釀著復仇的大志。後來他被立陶宛人俘虜過去,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兒阿爾多娜。夫妻二人以身許國,決心犧牲自己的愛情、幸福甚至生命和榮譽,來挽救祖國的命運。他們二人悄悄離開立陶宛,來到聶門河的對岸。阿爾多娜自願以修女的身份,關在尖塔上的小屋裏,直到死去。倭爾特改姓換名為康拉德•華倫洛德,回到日爾曼武士團,在對摩爾人和土耳其人的戰爭中立了功,取得了武士團的信任,被任命為武士團大總管。掌握了大權以後。他在處心積慮的密謀策劃下,幹了許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團虛耗國帑,失去有利的作戰機會,弄得民窮財盡,一敗塗地。

後來事情終於洩露,在倭爾特以叛逆罪被處死刑的前夕,他和尖塔上的阿爾多娜作了悲慘的訣別。

《g小調敍事曲》的開頭是緩慢的引子,兩手齊奏一個莊嚴的曲調,這是講故事
者的開場白,它把我們引進了悲壯的史詩氣氛中去。第一主題是一個典型的敍事性主題。一開頭就聽到一個餘音嫋嫋的音調,好象說唱的老藝人哈爾班在撥動他的四弦琴。

沉著而憂傷的旋律,時時發出歎息的聲音,好象是在講述一個被奴役的民族的苦難的歷史,以愛國思想來哺育在敵人營壘裏長大的倭爾特。下面的連接部是第一、第二主題之間的橋樑。連接部不斷地發展著一個短促的音調。這個音調的痙攣式的節奏,表現出焦急不安的情緒,並且熱情漸漸高漲,變得心潮澎湃.壯懷激烈。第二主題表現了另外一種境界:溫和、明朗、充滿抒情氣息,象一首優美的歌曲。它好象是立陶宛少年倭爾特天真純潔的心靈的寫照。結束部是第二主題的補充。進一步抒發了婉轉親切、富於詩意的柔情。

這首敍事曲的結構是奏鳴曲式。以上四個段落,即第一主題——連接部——第二主題——結束部,構成了奏鳴曲式的第一部分,即呈示部,好象戲劇裏的第一幕,揭示了主要人物的形象。奏鳴曲式的第二部分是展開部,好比戲劇的第二幕,是戲劇情節積極展開的部分。在這裏,第一主題變得很緊張,很不穩定,已經不再是平靜安詳的侃侃而談,而是熱情激動的慷慨悲歌。第二主題在第一主題的影響下,也變得剛毅威武,顯示出英雄豪邁的氣概。豐滿的音響、濃密的和聲,使這個主題從原有的溫雅柔和的性格,一變而為叱吒風雲的英雄形象。展開部的最後一個段落,是一般不可遏制的音流。表現出神采飛揚的蓬勃氣勢。
下面是奏鳴曲式的第三部分,即再現部,相當於戲劇的最後一幕,表現一個悲劇性的結局。再現部的兩個主題是倒裝的,第二主題先出來,仍然是英姿煥發、威風凜凜的氣概。直到結束部,激昂的情緒才逐漸平靜下來。但這是暴風雨前的沉靜。隨之而來的第一主題,象在展開部中一樣緊張不安,並直接引向暴風驟雨一般的尾聲。尾聲的最後一段,出現了悲壯的朗誦性曲調和“黑雲壓城城欲摧”一般的半音階下行,好象是對悲劇性命運的無情的判決。
1830年11月,處於沙俄殘暴統治下的波蘭人民,發動了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並在華沙建立了獨立政權。1831年9月,由於沙星軍隊的殘酷鎮壓,華沙陷落,起義失敗。蕭邦在這首敍事曲中,表現了對這次起義失敗的悲憤情緒。蕭邦的敍事曲和密茨凱維支的敍事詩有同樣的歷史背景;蕭邦受密茨凱維支的影響,主要應該從愛國主義的精神方面去體會,不必拘泥於敍事詩的細節,來解釋蕭邦的敍事曲。

看過這個介紹,我想朋友們該逐漸瞭解,為什麼鋼琴家中在結尾的時候Szpilman會發自肺腑感情至深的演奏出第一敍事曲.說句白話就是繆斯碰到了死神.

屬於我們的義大利餐廳

Specchio義大利餐廳
位於中山北路六段上
最摩登的現代建築物旁
走下幾十米寬的大理石台階
市囂的喧嘩
疏離於很安靜的圓弧形落地玻璃後
風格如文藝復興時期的碩大壁畫
鑲嵌著金箔的彩壁
讓人仰望之間有一種眩目感覺。

台北市中山北路6段88號B1廣場樓層
02-28312729

2005/03/27

果然十全,總是無法十美

你,果然特別,看來十美,卻總是無法十美
也許很多人都認為你很優秀
你總是問我,我少了什麼

如今看來,你什麼都不少了
但我還是要堅定的告訴你
有句歌詞是這麼唱的
"缺少的默契都不行"

也許你覺的我太過龜毛
但Sorry,我就是這麼的龜毛

不要給大家太多的壓力
快樂的過著生活不是很好嗎
我很不喜歡說些很縹緲的話
但事實上,就是如此

若你覺的看到我可以快樂
我可以在我空閒時,讓你看見
若你覺的聽到我可以放心
我可以在我無聊時,讓你聽見

但你不需要排隊,因為你不合適排隊
你不是我要的那杯茶

2005/03/26

3/20 的馬勒九號

寫了很久,一直沒辦法表達
今天好不容易晚上有心情再回想

老實說,我很少聽NSO的表演,不是我不愛台灣
雖然NSO應該算台灣最強的了,但還是和國外有段距離
不是外國的月亮圓 ><

今天的馬勒九號,算讓我對NSO刮目相看
呂紹嘉故意把步伐放的很慢,讓層次鮮明

首章的清爽,讓我想起台東之旅,那清晨打開窗,看山嵐
但很快,夢就被打醒了
接著呈現的是巴伐利亞德式黑森林風味的節奏脈衝

第二樂章開端,慢慢嗅出馬勒的神經氣息
在灰暗之中,卻見光芒耀眼奪人
木管逐漸鮮明,絃樂不止的狂笑

第三樂章,呂紹嘉已經到了馬勒附身的地步
誇張的身法,動人的節奏,燦爛輝煌的樂曲收尾
可惜此段小號有點失控,但也算是難得了

第四樂章,充分表現出,交響曲終樂章本質
回歸涅盤,達到超脫

今天的NSO...感謝你們

很有意義的一天

1.我第一次參加遊行,也第一次自已一個人參加遊行
為了台灣的遊行,今天有百萬人參加,滿滿的都是人
台灣,希望你能堅強的走下去!!!!

2.新手機買好了,正在研究中

3.李雲迪,不知道,再說吧,反正500和800的票已經賣完了
果然是搶手貨,六月多才演出,現在就賣光,實在是可怕

4.PDA的買家本來今天要交貨,結果,竟然說下午他同學送他一台
馬的,他說他再考慮看看,因為他不好意思標了又不買
機車,最近怎麼這麼多機車

5. ........哈哈...密秘..

6. 這幾天和網友討論,去英國讀碩士,一年150萬台幣
他是在英國讀大學的,目前人在台灣工作,打算明後年
再回英國讀碩士,HMM..用150萬來讀書,呼呼~~~
先存到錢再來說吧,基本目標是明年過年戶頭裏超過
80萬台幣,加油加油,小旻加油

7.最近不知怎麼了,外包的CASE一直來,寫書的也一直來
真的是上天要給我賺錢的機會嗎...HMM...也許是吧

2005/03/25

2005/03/24

這兩天的事

1.俊龍的案子,本來以為BUG都解的差不多了
 結果,昨天竟然傳回消息說,之前測的太簡單
 最近又重新測試一次,竟然回報12X個BUG
OH . MY . GOD 俊龍應該是頭很痛吧
 能幫的我就幫囉,俊龍阿,看來你第一次當PL
運氣實在是差到家了

2.PDA已經有人在談價錢,希望可以快一點賣掉
 這樣一來我的手機就能買囉
 另外,可能還會辦台灣的門號吧,因為價錢
 可以便宜兩千多 ><

3.樂理小小班的我,茶花女的樂譜看到很想睡
 有點想放棄了,沒人可以一起研究,實在無聊

4.這周看的那本書,實在是很難看,沒啥內容
 不會有成長的書,看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愛來愛去,也沒啥特別的

5.新的行程,預計4月8號出差大陸

6.5月1號武陵農場露營三天兩夜

7.4月2號看完音響展後,應該會殺到平溪
 利用剩下的兩台假期,把獨眼小僧探尋之旅
 做一個完結

8.這星期六日,密秘,呵~~~~~

LP的近況

貪心的JASON,買了我350張庫存,我一張才賣115元
而且還多送了三四十張,結果,收到之後
還寫EMAIL給我,能不能再多送一些
身為作國中老師的你,怎麼會這麼貪心
不要幻想了,我才不會理你

MARK LU,還有三萬多的片子,還沒拿回去
結果,昨天竟然和我說,片子不要了
實在是不知道要說什麼
這兩天看來又要處理一下這些LP了

昨夜的雙鋼琴音樂會

這場音樂會,剛好有熟人
所以門票不用錢
老實說,到場的人並不多
大概只有七成左右
而且多數好像都是自已人
也許是名氣不夠大

整場音樂會下來
演奏的都算是熟悉的曲目
當然前天就已經先溫習了一次

音響是很可怕的東西
所以不能太挑剔

但說的真的,和李雲迪相比
可能還有段距離
年輕人真的是要好好的加油才行
不要輸給對岸的同胞了

2005/03/23

年度留聲機大獎出爐

摘自http://www.gramophone.co.uk/currentwin.asp
1.Record of the Year (年度唱片)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Soloists; Ghent Collegium Vocale, Concerto Koln / Rene Jacobs

2.Artist of the Year (年度藝人)–in association with Virgin Megastores
Magdalena Kozena

3.Label of the Year (年度唱片公司)–in association with Midem Classique & Jazz
Telarc

4.Lifetime Achievement (終生成就獎)–in association with Harold Moores Records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5.Classic FM Listeners’Choice (聽眾票選)-in association with Pure Digital
Bryn Terfel

6.Special Achievement(特別成就)– in association with BPI
Peter Alward

7.Gramophone Award Winner and Best of Category (Early Music)
Gibbons String Quartets Op 41 Nos 1 & 3
Phantasm with Asako Morikawa and Susanna Pell

8.Gramophone Award Winner and Best of Category (Baroque Vocal)
Vivaldi Vespri Solenni per la Festa dell’Assunzione di Maria Vergine
Solists; Concerto Italiano / Rinaldo Alessandrini

9.Gramophone Award Winner and Best of Category (Concerto)
Grieg. Schumann Piano Concertos
Leif Ove Andsnes;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Mariss Jansons

10.Gramophone Award Winner and Best of Category (Historic Reissue)
Chausson. Debussy. Duparc. Ravel Melodies
Gerard Souzay with Jacqueline Bonneau; Orchestre de la Societe des Concerts du Conservatoire / Eduoard Lindenberg

11.Gramophone Award Winner and Best of Category (Orchestral)

最近的國家音樂廳很發燒

以下是我比較想去聽的

2005/3/23(三)
2005/3/24(四)
加拿大銅管五重奏

2005/4/8(五)
貝多芬鋼琴電影節II-愛琴拼圖

2005/6/3(五)
2005/6/4(六) 費城管絃樂團
1200的已經賣完,2400的也快沒位子了
我正在思考中

2005/6/23(四)
2005/6/30(四) 李雲迪鋼琴獨奏會

萊因遨翔雙鋼琴音樂會

今晚的活動行程
94 年 3 月 23 日 ( 三 ) 19:30 台北國家演奏廳 ( 02) 3393 9888

周柏辰
德國國立杜賽道夫羅伯特舒曼高等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碩士
19 歲考取德國杜塞道夫舒曼高等音樂學院,師事名鋼琴家 Boguslaw Jan Strobel 。留德期間定期演出校內外公開音樂會,獲選參加二十世紀東歐音樂鋼琴三重奏大師班,並經常受邀為德國魯爾區萊茵邦商業聯誼會、華裔聯誼會、 杜塞道夫婦女聯合基金會企劃音樂會及鋼琴獨奏,深獲各界好評,成為非常受歡迎之鋼琴家 。

此外, 隨巴西名鋼琴家 Robert Sizdon ( 阿勞之得意門生 ) 、名波蘭女鋼琴家 Barbara Szcepanska 、史蘭倩斯卡女士(拉赫曼尼諾夫唯一之學生)學習雙鋼琴與獨奏課程,及隨名大提琴家 Goritzky 學習室內樂課程。接受相當豐富且嚴厲的訓練與學習,使其演奏風格成熟而穩健 。

鋼琴家周柏辰除了在幼年學習鋼琴、小提琴與長笛外,成年後對於大提琴與爵士鼓更是熱衷學習。在其攝影作品中”鏡頭外的世界”, 更不難讓您從中窺看這位藝術家的心靈視野,她真實徒步在每一國的土地上,直接感受當地的生活民情,對於不風格與樂派的音樂, 得以有更豐富且多樣的詮釋與表現。除了 熱愛旅行,對於品味美食也是她藝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杜翠煙
德國國立杜賽道夫羅伯特舒曼高等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碩士
出生於台北市,四歲啟蒙於姜蓓寧老師,幼兒時期即展現天賦並經常公開演出,爾後進入國立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音樂班後,榮獲美國 Walnut Hill 音樂夏令營最高獎學金及通過英國伯明罕音樂學院入學甄試,並甄試保送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1996 年赴德,進入德國國立杜賽道夫羅伯特舒曼高等音樂學院攻讀鋼琴音樂教育以及鋼琴演奏碩士。除參與音樂教學實習工作外在國內外演出經驗豐富。在校期間曾隨德國爵士演奏家 Gehlen 學習爵士樂以及德國著名大提琴家 Goritzky 學習室內樂,擔任音樂院內長笛講師班伴奏及其他教授班演出伴奏,獲選參加德國 Darmstadt 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義大利羅馬國際鋼琴大賽及國際 Theodor Leschetizky 鋼琴大賽。

演出曲目......................................................................................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g “ Ich denke dein,” with Six Variations,WoO 74
貝多芬:四首聯彈鋼琴變奏曲
JOHANN SEBASTIAN BACH
Concert in D minor
巴哈:d 小調雙鋼琴協奏曲
JOHANNES BRAHMS
Hungarian Dances
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
GEORGE GERSHWIN
Preludes
蓋希文:三首鋼琴前奏曲
ALBERT W. KETELBEY
In a Persian Market
凱奏比:波斯市場
JOHANNES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18
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2005/03/22

chopin 別離曲

http://dreamer-home.hibec.com.tw/oldarts/40.files/LEFT.mid

蕭邦在十九歲時 愛上一位華沙音樂院的女同學康絲丹奇亞葛拉德柯芙柯絲卡
她是一位亭亭玉立 有聲樂天才的姑娘 蕭邦因為生性羞怯 始終不敢向她傾吐愛意
當他決定遠離祖國 前往巴黎時 在康絲丹奇亞的面前 彈奏了這首纏綿幽怨的鋼琴曲向這位日夜思慕的美麗少女告別了

回顧 La Sonnambula 夢遊女

2005.03.13星期日 晚上7點 地點--台北縣政府藝文中心演藝廳

《劇中主要人物》
阿蜜娜(Amina) Soprano
莉莎(Lisa) Soprano
德瑞沙(Teresa) MezzoSoprano
伯爵(Conte) Bass
耶維諾(Elvino) Tenor
亞列克西斯(Alexis) Baritone

 

《劇情簡介》

第一幕 第一景

   一個瑞士村莊的午後,村民很高興地要來祝賀阿蜜娜和耶維諾的喜事。阿蜜娜原是一個孤女,被水車房的婦人德瑞沙撫養長大,現已亭亭玉立。而耶維諾是一個頗有資產的鄉村青年,兩人真是美好的一對。我們可以聽見村民從遠處而來的歡樂聲浪。這時住在阿密娜對面的莉莎也正在處理她客棧的門面。莉莎也喜愛看青年耶維諾,現在看到他將與阿蜜娜要結婚,心理很難過。莉莎聽了村民讚美阿蜜娜的歌聲,她自己在一旁唱道:大家都這麼高興,準備看牠的喜事,只有我一個人私下悲嘆啊!有誰能了解我的憂傷?

   事實上,村子裡也有一位樸質的青年亞列克西斯追求這位年輕的客棧女主人,但莉莎認為亞列克西斯是位莊稼漢,雖然很單純,但有點憨直,所以不得她的青睬。亞列克西斯引著大家在阿蜜娜家門口唱歌祝賀,莉莎看在眼裡更是不爽。不一會兒,阿蜜娜和母親德瑞沙從磨坊裡出來,母女倆是相依為命,以水車磨坊為生。她們感謝村民的祝福。阿蜜娜除了同朋友道謝之外,也向母親感謝她養育之感。

   這時候證婚人也到了,耶維諾隨後也來了,他因先去教堂向聖母作了一個虔誠的祈禱,所以稍微晚了一點。在大家的祝福下,耶維諾為阿蜜娜戴上了定情的戒指。這一些都顯得十分美好。正在這時,傳來了馬車聲,有位優雅的紳士要到附近城堡,途經此地,莉莎建議他說,天色不早,山路也不好走,不如在她的客棧留宿一晚,明早再走,這位紳士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他望看水車、泉水和草原,勾起了他在附近渡過的童年往事,十分懷念和神往。後來他發覺村子裡喜氣洋洋,才知道有喜事。但他看到阿蜜娜之後,馬上被她的純真和美麗吸引住了,這位紳士顯然回憶起他少年時候的舊日情懷,好像藉著阿蜜娜的形象,又浮現在他的眼前。由於這紳士的神往和親近。使大家覺得他態度有些太親熱,跟他們鄉下人大不同,尤其那位準新郎耶維諾更為不悅。

   這時候,太陽已下山,母親希望大家回去休息,她同時提醒眾人那個夜晚行走於村莊裡的幽魂,要村民快回家去。大家說,每人都見過那披看白袍,漫遊於村野令人恐懼的幽魂,唯有這位外來的紳士不相信。最後眾人在互相道晚安的聲中結束了這段神秘的話語。當大家離開之後,耶維諾不禁對剛才的情形,燃起了很濃的醋意,後來經阿蜜娜一百勸慰,雖稍微平息怒氣,但不能完全釋懷。最後此景在兩位愛人互道珍重中結束。


 

第一幕 第二景

   客棧的房間裡,這位紳士回想今午的情形,十分愉悅,尤其難忘那純真美麗的新娘,而這客棧的女主人也長得不錯。正在此時這位女主人莉莎進來服侍他,並且看出他伯爵的身份。兩人正情投意合之際,不料有人來了。莉莎在慌忙離去時,不小心掉下了自己的一條絲絹。而這時走進來的是一位夢遊女郎,她口裡還念看愛人耶維諾的名字,她,就是阿蜜娜。伯爵一時以為自己的幻覺,因為自己太想念牠的緣故,後來他確定是阿蜜娜後,又見她在夢中那樣楚楚可人,真有些讓他動心,但後來伯爵仍保持很好的風度地離開房間。然而莉莎剛剛從門邊看到阿蜜娜走進來,生氣之餘就去招了村民來看。當大家進來時,阿蜜娜已睡在沙發椅上。這時耶維諾亦已趕到,眾人在驚訝之際,阿蜜娜醒了過來,但她對大家的指責,百口莫辯。耶維諾在盛怒之下,宣佈解除婚約,這封阿蜜娜真是睛天霹靂,而眾人亦在震驚和惋惜聲中,結束這個場景。

 

 

第二幕

   在村子外面,眾人想澄清昨晚的事情,以便還給阿蜜娜的清白,他們想到如何請求伯爵出來說明真相,頗費心思,後來大家決定一齊去找伯爵。這時阿蜜娜和母親上來,顯得十分孤單。母親告訴她說,說不定耶維諾同她一樣傷心呢?後來耶維諾真的出現,顯得很憔樵悻,但他仍不原諒阿蜜娜,在意氣用事之下,甚至取回阿蜜娜的戒指。這時大家已到來,並說明伯爵即要來澄清一切。但耶維諾不聽地走開,眾人也只好離去,靜待事態的發展。

   另方面村漢亞列克西斯仍追求看莉莎,而莉莎已準備嫁給耶維諾,所以對亞利克西斯的愛,認為是一種糾纏而感到厭煩。但沒想到糊塗的耶維諾真的想要和莉莎這位客棧女主人結婚。村民起初是驚奇,後來也只好祝福他們,並準備上教堂慶祝他們。而此時伯爵及時趕到,說明世上有種患「夢遊症」的人,而阿蜜娜正是一位夢遊女孩,說她走進他房間時已睡著了,村民不相信,只想看去教堂趕熱鬧。母親德瑞沙從水車房,請大家小聲說話,因為她女兒已含看淚水,傷心地睡著了。這時母親知道耶維諾要和莉莎上教堂結婚大吃一驚。沒想到,正得意中的這位客棧女主人都向阿蜜娜母親說:「只因我較清白,我不會隨便跑進陌生的男人房間去睡覺。」母親一聽,怒從心起,立即掏出她在伯爵房裡揀到的一條絲絹,反而指出莉莎行為的不檢點,莉莎啞口無言,眾人也逐漸認清真相,各唱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匯成一個壯觀的重唱與合唱曲。


   耶維諾要伯爵提出證明阿蜜娜會夢遊。正說看,阿蜜娜又夢遊出來,而且遠走危險的獨木橋,害得大家替她提心吊膽。阿蜜娜一面走看,一面還在夢中呼著耶維諾的名字,她唱道:啊,花兒你枯萎得好快呀,只是一天而已,就如同我的愛一樣倏爾消逝,我的眼淚即使可讓花兒復活,但是即使流得再多,我的愛亦不復返了。耶維諾大受感動。伯爵教大家順應她夢中的話去作,並且令耶維諾再將戒指還她,最後叫大家圍繞她,將她喚醒,阿蜜娜醒了過來,愛人和母親都在身邊,一切世界變得那麼美好,過去的一切恍如一夢,而這封新人,也在親友的祝福下,終於成為美好的眷屬。

2005/03/20

2005/03/18

克萊斯勒小傳

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 西元1875年2月2日生於維也納,1962年1月29日死於紐約。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四歲時就在父親的教導下開始學小提琴,他的父親是位醫生,同時也是狂熱的業餘小提琴家。後來在奧伯(Jacques Auber)的指導下,當他七歲時便獲得維也納音樂院(Vienna Conservatory)的允許入學 — 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

他在那裡跟隨黑姆斯伯格(Joseph Hellmesberger jr.)學習小提琴,並與布魯克納(Bruckner)學習樂理共三年的時間。九歲舉行第一場演出,並空前非凡地在十歲獲得第一名成績。之後他前往巴黎音樂院(Paris Conservatoire)向Wieniawski的老師馬薩(J. L. Massart)繼續學習小提琴。1887年他與四位都較他年長十歲左右的小提琴學生同獲首獎畢業,當時他年僅12歲,至此之後他在琴藝上就不曾接受其他老師的指導。

接下來的數年間,克萊斯勒在音樂事業上的發展並不順利,其間甚至有朝醫學及美術方面發展的舉動,但在無法忘情小提琴的情況下,再度重返樂壇。1901年他第二度赴美演奏,此次則大獲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克萊斯勒返回奧國從軍,1914年因傷退伍並前往美國,但因反德情緒高昂,他只好暫且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活動。1941年他在紐約街頭漫步時遭車撞傷而不省人事,音樂界一度認為他沒有希望重返舞台。

然而一年後他就重登樂壇,演奏孟德爾頌(F.Mendelssohn)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並且技不減當年。克萊斯勒在作曲方面以小提琴作品為主。年輕時唯恐因自己名氣不夠大,使人不願接受他的作品,因此他曾模仿舊時期音樂家的風格創作許多樂曲,並將樂曲冠上那些知名音樂家的名字,使這些作品得以迅速地廣為流傳。另外他也改編其他形式的樂曲而為小提琴曲,並為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協奏曲寫裝飾奏(Cadenza),為後世留下豐富的音樂資源。

2005/03/17

可惡的工作

今天非常的無聊
無聊到什麼程度

由早上八點上班,到現在下午五點
完全沒做任何有意義的事

而且,這種情況,大概會一直到四月初吧
我的天阿,真是快要悶壞了

這種工作生態真是要了我的命

昨晚找朋友陪我去拜拜,希望上天能夠成全我

2005/03/01

美麗左岸

十三行博物館打掃與關懷的計畫,從二月份起至六月底止,為期五個月,每個月份擇一社區日,為社區獨居老人及低收入戶,進行社區打掃、移除廢棄物以及關懷工作。

昨日館方人員走訪了頂罟村、挖仔尾、渡船頭街,一共打掃了將近十戶。

館長林明美說:她們是一群外地人,跑到八里來經營博物館,也做社區營造,以及田野調查,驚覺八里的美,更想與當地居民一同刻畫著未來的榮景。然而,當說得口沫橫飛、宣傳資料滿場飛時,世居八里的老漁民卻摸著頭說:「說什麼社區營造,聽無啦!」。

所以,發現社造除了政策面的規劃與執行,也應該從最基層做起,走入社區,這次的「社區愛心日」,便是想提供居民進一步的協助與關懷,讓大家一起共同營造美麗的環境。